6月4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第一批試點工作的通知,先期圍繞構網型技術、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七個方向開展試點。
激發中國構網型儲能迫切需求的核心,是新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業內人士表示,當光伏、風電新能源滲透率達到電力系統的40%-50%,傳統跟網型設備將難以維持穩定運行。
目前,新疆、青海、甘肅、寧夏、新疆、河北、西藏、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山西等11個省區新能源裝機占比已超過50%,此外還有諸多省份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0%。
其中,青海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達71%,僅光伏裝機已超全省電力裝機的50%,已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雙主體”。
2025年,隨著新能源建設裝機目標持續推進,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高比例新能源裝機的省份,同時也基本都是綠電外送大省,如果新能源發電外送受到系統穩定性限制,將導致其新能源發電難以大規模送至內地和東部沿海地區,不僅事關本地能源消納,也會沖擊到內地和東部沿海地區的電力保供。
困局之下,構網型儲能的需求剛性逐漸凸顯。構網型儲能電站的建設,將為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接入提供有力支持,顯著提高電網靈活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不過,構網型儲能目前在國家政策、并網檢測、技術規范等方面仍存在空白,團體標準、地方標準都在不斷探索。
此前,2023年12月國網新疆電科院牽頭起草了2項構網型儲能系統并網團體標準。
近期,寧夏公開征求5項地方標準意見建議,涵蓋了構網型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池參數整定等規范,是國內首個系統性規范構網型儲能的地方標準。
青海
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4年,青海省電力總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總發電量1149.2億千瓦時,新增清潔能源裝機168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和71%,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雙主體”。
根據規劃,2025年,青海新能源裝機將達650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23%。新型儲能超5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突破8200萬千瓦。
如此高比例新能源電力接入,對青海省電網的穩定性帶來了巨大考驗,青海傳統火電主要依賴疆煤供應,支撐性不足。
今年4月,青海海西寶庫儲能電站成功完成全球最大容量高壓直掛構網型儲能人工短路試驗,該電站構網型儲能系統由南瑞繼保成套供貨。
甘肅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24年底,甘肅新能源新增并網1541.18萬千瓦,增長了30%,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6437萬千瓦,裝機占比達64.4%,居全國第二,全年新能源發電量806億千瓦時,發電量占比35.4%。同樣位列全國第二。
2025年,甘肅省將力爭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裝機占比達到65%左右。截至5月,甘肅省新能源裝機占比已達64.68%,發電量占比38.59%。
2024年2月,甘肅省首個構網型獨立共享儲能項目甘肅民勤縣獨立共享儲能60MW/240MWh儲能電站投運。
寧夏
寧夏新能源裝機占比也超過了50%。2024年,寧夏新能源總裝機已達4133萬千瓦,占統調裝機57.84%。2025年,寧夏擬新增新能源發電超530萬千瓦,綠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5%。
近日,寧夏新能源日發電量首次超越用電量,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綠電自足”省區。
據央視新聞6月3日報道,寧夏新能源日發電量連續超越寧夏區內統調用電量(寧夏全區當日總用電量),成為國內首個日新能源發電量超越區內統調用電量的省區。其中,5月28日新能源發電量達到3.54億千瓦時,發電量占比超56%,創歷史新高。
寧夏作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截至2025年5月,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4468萬千瓦,裝機占比達59.7%,綠電外送規模比例居全國前列。
2024年4月,位于寧夏寧東能源基地的國能曙光第一100MW/200MWh儲能電站并網,這是當時寧夏單體規模、投資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也是彼時國內投運規模最大的構網型儲能電站。
新疆
截至2024年底,新疆全區裝機量達1920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并網裝機4037萬千瓦,新增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48億千瓦,成為西部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新能源裝機占比達54%。目前,新疆已基本完成新能源十四五裝機目標。
2024年在新疆電網區域內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16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7%,新能源發電量增量超總電源發電量增量的80%。
截至2025年5月,新疆電力總裝機突破2億千瓦大關,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12億千瓦,占到電力總裝機的55.72%。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年新疆構網型儲能項目定標規模達到1.31GW/4.925GWh,占全國構網型儲能項目容量規模的56.79%,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
2024年科華數能實現了新疆克州300MW/1200MWh構網型獨立儲能項目全容量并網。
2024年,華為新疆哈密華潤咸水泉電站25MW/100MWh構網型儲能項目完成了全球首個百兆瓦時級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系統高低電壓擾動、相角跳變、低頻振蕩、阻尼性能、跟/構網模式切換等測試。
河北
截至2024年底,河北省全省發電裝機容量17141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11011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新能源裝機占比達64.24%。其中,冀北電網新能源發電裝機達7455萬千瓦,占比超過74%;河北南網風光新能源裝機占比達56%。
2024年,河北省新能源發電量1520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39.3%。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重點時提到,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
2024年6月,河北首個構網型獨立儲能項目——華能西柏坡儲能示范項目正式投運。
西藏
西藏地區的電網傳統能源很少,新能源體量大,主網沒有和周邊省份形成堅固的支撐,是國內對構網技術需求最迫切的區域之一。
截至2024年底,西藏光伏、風能等新能源裝機增長迅猛,裝機占比超過50%,已形成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清潔能源體系,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99%,基本實現了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最高的省級電網。
2024年,西藏共建設608MW/2522MWh構網型儲能電站,并持續探索高海拔構網型儲能的規模化應用。
去年12月,全球最高海拔光伏項目配套構網型儲能電站投產發電,由陽光電源提供20MW/80MWh PowerTitan2.0構網型儲能系統。
今年年初,上能電氣助力西藏阿里革吉高海拔構網型儲能電站順利并網投運,成功打造高海拔構網型儲能項目標桿。
山東
得益于大規模的光伏裝機,山東省新能源裝機規模在沿海省份中率先破億。截至2024年底,山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1559.7萬千瓦、占比達到48.7%,發電量18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8%。
截至今年5月,山東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1.25億千瓦,占比超過51%。其中光伏裝機8514萬千瓦,居全國首位。
內蒙古
截至2024年底,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1.35億千瓦,綠電年發電量超2100億千瓦時。
截至今年4月30日,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達1.38億千瓦,同比增長37%,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51.2%,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計劃,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4000萬千瓦以上,總規模超過1.7億千瓦,發電量超3000億度。
山西
截至2024年年底,山西省新能源裝機達到6189.45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的比重達到50.37%,新能源發電量占比19.86%,新能源出力最高時占全省用電負荷的九成以上,綠電外送交易電量保持全國第一,新能源利用率連續7年超過97%。
根據此前規劃,到2025年,山西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目標達到83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3000萬千瓦左右、光伏5000萬千瓦左右。
黑龍江
截至2024年12月底,黑龍江全年新能源新增并網540萬千瓦,電源總裝機503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517萬千瓦,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50%,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接近25%。
根據此前規劃,2025年黑龍江省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100萬千瓦以上。
陜西
陜西省新能源裝機也接近50%。
截至2024年12月底,陜西省可再生能源強勁增長,裝機規模達到5507萬千瓦,占全省電力裝機47%左右,其中風電1494萬千瓦、光伏3433萬千瓦、水電507萬千瓦、生物質73萬千瓦
截至2025年3月底,陜西新能源裝機規模增至5656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比重提升至48%,預計到2025年底,陜西新能源裝機將達65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比重超過50%,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左右。
此前陜西發改委發布第一批獨立儲能試點項目遴選結果,9個項目規模合計2.398GW/9.344GWh,其中包括3個構網型儲能項目,合計1.64GWh。
吉林
截至2024年底,吉林省新能源裝機達到2156萬千瓦(風電1573萬千瓦、光伏583萬千瓦),同比增長24.77%,全省裝機總容量4705.6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提升至45.71%。
2024年全年,吉林省全省全口徑發電量1137.08億千瓦時,風電、光伏發電量突破378億千瓦時,占比達33.2%。